发布时间:2025-02-22 10:32:40    次浏览
杨青去年刘慈欣凭《三体》拿下世界科幻界最具权威与影响奖项之一的雨果奖,为中国文学跻身世界之林另辟一条新路,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,也是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。未到现场错失亲领雨果奖机会的刘慈欣虽然在获奖后一路顺风顺水,英译本第一部在国外大卖,国内同名电影拍摄也在进行中。但是他对自己获奖给中国科幻带来的变化并不乐观,他觉得只他自己获奖并不能改变国内科幻小说、科幻电影的现状。今年好事连桩,中国科幻新秀郝景芳的《北京折叠》又成为雨果奖的入围作品。虽然得奖与否仍未知,但年年提名带给中国读者和中国科幻界的喜悦毋庸置疑,说明中国科幻界后继有人,刘慈欣并不是孤军奋战。近日,郝景芳在京推出三部小说《流浪苍穹》《去远方》和《孤独深处》,其中入选雨果奖的《北京折叠》收入《孤独深处》一书中,这三本新书无疑又给中国原创科幻小说增加了新热度。刘慈欣现身为科幻新人、实力后辈助阵,用古典、诗意、前卫为郝景芳定义介绍。学霸型选手郝景芳十年前开始入手写作科幻小说,早年投稿时两头不讨好:被文学界嫌太科幻,科幻界又嫌过于文学,当时唯一受到的鼓励就是来自刘慈欣。有人说刘慈欣的获奖因为《三体》第一部有鲜明的历史背景,郝景芳的写作则关注的是当下的北京。其实我们当下就生活在一个科幻小说素材俯拾皆是的时代。郝景芳说:“我不认为它是一篇幻想小说,我写的也根本不是一个不存在的未来。”这让我想起了马尔克斯,有人称他的《百年孤独》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,马尔克斯同样反驳:我写的根本不是魔幻主义,而是现实主义。读过《北京折叠》的人,哪怕生活在外地,只要常看新闻就会觉得这部科幻小说中的故事和情节相当眼熟。郝景芳也坦陈,所有在北京生活和经历以及思考的碎片在她头脑中碰撞起来,就成了《北京折叠》。在文学动辄容易碰撞到时代天花板时,当纪实文学远不如社会新闻更耸动更及时,科幻文学也许是当下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之林的一条最好路。在《北京折叠》中,每个清晨整个城市都会折叠与伸展,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三个空间,只不过三个空间并非隔绝,如果想往上爬,有第三空间的管理经验很管用,可以顺利进入第一空间。故事中所谓的空间其实替换成阶层就很妥帖。对文学青年来说,这样读来毫无障碍;对科幻迷而言,类似的空间转换在技术上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。其实整个故事除了三个空间的转换涉及技术问题以外,其余俱是写实。科幻和现实其实就是一线之隔,而且科幻外衣下的现实正是眼前这个世界的真实写照。其次,科幻文学有世界通用文学的样式。如果说各民族的文学因为各地文化和传统有别,在传播和阅读上有各自的局限和门槛以外,科幻文学因为有科学底蕴作连接,在传播和阅读上可以轻易跨越语言和种族的门槛,尤其是好的英语翻译,更让中国科幻传播和被接受的程度如添双翼。科幻文学通常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,刘慈欣的《三体》称得上是硬科幻的代表,而中国年轻科幻小说的新秀夏笳则被科幻迷们称为软科幻。相较而言,郝景芳的《北京折叠》也接近软科幻,三个空间不同的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对立冲突,反倒处处沟通融合,一派祥和。要知道当下在科幻文学中,硬科幻因为文学叙事性太弱的硬伤,被不少读者诟病;而软科幻因兼有文学和科幻色彩,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拥趸。凡此种种,在这个发展飞速、变化神奇的时代,当纪实文学走入低潮,选择科幻文学这种有世界通用语言的文学形式,大踏步走入世界文学之林正当其时。